何故闲来种芭蕉全诗?(关于桔子的诗?)

水果产地网 2023-02-19 01:06 编辑:朱仁 304阅读

一、何故闲来种芭蕉全诗?

《一剪梅•芭蕉》

何故闲来种芭蕉,早也潇潇,晚也潇潇。

是君心绪太无聊,种了芭蕉,又怨芭蕉。

竟悔当初未种桃,叶也青葱,花也妖娆。

如今对镜理云髫,诉也无言,看也心焦。

出自于蒋坦的《秋灯锁忆》。

《秋灯琐忆》是一种“忆语体”,也就是回忆录的意思。文辞极美,叙事传情栩然哀切,辄催人泪下。据说秋芙天生体弱,却生具慧根,悟性奇高。凡古琴、绘画、诗词、书法等雅业,触手便通,让人讶异难解。有道家的高人说她是昙阳转世,蒋坦认为是真的。

秋芙曾写过这样两句诗“空到色香何有相,若离文字岂能禅。”其境界之高,似非凡人气象。秋芙从小笃信佛法,诵经礼佛二十年,三十多岁的时候,终于西去了,真正是“人间不许见白头”。

二、关于桔子的诗?

1、《早春以橘子寄鲁望》唐代:皮日休原文:个个和枝叶捧鲜,彩凝犹带洞庭烟。不为韩嫣金丸重, 直是周王玉果圆。译文:每一个橘子在枝头都非常新鲜,好像凝结着洞庭烟气。不会比韩嫣的金丸重,也没有周王的玉果圆。

2、《占贮橘子》宋代:叶简原文:圆似珠,色如丹。傥能擘破同分吃,争不惭愧洞庭山。译文:圆得好像珠子一样,颜色色好像仙丹。把它一分两半同吃,不愧是洞庭山生出的。

3、《寻阳七郎中宅即事》唐代:岑参原文:雨滴芭蕉赤,霜催橘子黄。逢君开口笑,何处有他乡。译文:雨点落下滴到芭蕉红了,白霜催熟了橘子。遇到你就开口笑了,何处有他乡呢。

4、《郡斋平望江山》唐代:岑参原文:庭树纯栽橘,园畦半种茶。梦魂知忆处,无夜不京华。译文:院子里栽满了橘子树,在园边种了半陇茶树。没有那个晚上不做梦回到忆处的。

5、《赠刘景文》宋代:苏轼原文: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。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橘绿时。译文: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,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。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,那就是在橙子金黄、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。

三、谁人无事种芭蕉全诗解释?

出自蒋坦《秋灯琐忆》

原文节选如下:

秋芙所种芭蕉,已叶大成荫,隐蔽帘幕。秋来风雨滴沥,枕上闻之,心与之碎。一日,余戏题断句叶上曰:是谁无事种芭蕉,早也潇潇,晚也潇潇。

明日见叶上续书数行云:‘是君心绪太无聊,种了芭蕉,又怨芭蕉。’字画柔媚,此秋芙戏笔也。”,晚也潇潇。

翻译如下:是谁非要种这芭蕉呢?早上也在下雨,晚上也在下雨。

四、临江仙雨打芭蕉全诗?

临江仙·点滴芭蕉心欲碎

清朝 · 纳兰性德

点滴芭蕉心欲碎,声声催忆当初。欲眠还展旧时书。鸳鸯小字,犹记手生疏。

倦眼乍低缃帙乱,重看一半模糊。幽窗冷雨一灯孤。料应情尽,还道有情无?

《临江仙·点滴芭蕉心欲碎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在心情郁闷的时候写下的一首词,表现了心碎却无奈、忆人时的痛彻心扉,整首词情感真挚,感人至深。

此首歌词的中心意思是雨夜怀人。谓雨打芭蕉,点点滴滴都在心头。回忆往事,临睡之前,仍然翻检旧时诗书。记得当初,鸳鸯二字,原本熟悉,认真写起来,却感到有点生疏。这是上片。点滴心欲碎,还展旧时书。为布景,谓散乱的卷册,倦眼重看,意识模糊一片。黑夜里,雨窗前,孤灯一盏,原以为情已尽,缘已了,可怎知,有情、无情、多情、薄情,到底还是不能讲清楚。这是下片。

五、雨中芭蕉出自哪首诗?

出自王维的《七律·无题》 

《七律•无题》

            王维

雨打芭蕉叶带愁,心同新月向人羞。 

馨兰意望香嗟短,迷雾遥看梦也留。

 行远孤帆飘万里,身临乱世怅千秋。 

曾经护花惜春季,一片痴情付水流。

译文:

雨点打在芭蕉叶上带着伤感的愁绪,心情如一弯新月般羞于向人吐露。

兰花馨香只能意会而长嗟短叹,就象迷雾中远远看着一样停留在梦中。

行客走的远了如同一片孤帆远飘万里之外,身在乱世中只好怅惘千秋。

也曾经做惜花使者珍惜春天,可惜这一片痴情都赋予东去的水流。

六、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全诗?

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。出自《一剪梅·舟过吴江》,作者:宋末词人蒋捷。

全诗如下:

一片春愁待酒浇。江上舟摇,楼上帘招。秋娘渡与泰娘桥,风又飘飘,雨又萧萧。

何日归家洗客袍?银字笙调,心字香烧。流光容易把人抛,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。

译文:

船在吴江上飘摇,我满怀羁旅的春愁,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,招揽客人,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。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,也没有好心情欣赏,眼前是“风又飘飘,雨又潇潇”,实在令人烦恼。

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,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?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,调弄镶有银字的笙,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?春光容易流逝,使人追赶不上,樱桃才红熟,芭蕉又绿了,春去夏又到。

七、李商隐一色蕉诗?

楼上黄昏欲望休,玉梯横绝月如钩。

芭蕉不展丁香结,同向春风各自愁。

这首诗以一女子的口吻,写她不能与情人相会的愁绪。“芭蕉不展丁香结,同向春风各自愁”,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,同时又是借物写人,以芭蕉喻情人,以丁香喻女子自己,隐喻二人异地同心,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。芭蕉丁香既是诗人的精心安排,同时又是即目所见,随手拈来,显得格外自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