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来五年进口贸易全面爆发.判断是否合理,为什

水果产地网 2022-08-12 14:47 编辑:景奇 150阅读

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关系 15年前,中国仅占欧盟对外贸易总额的1.7%,在贸易伙伴排名中仅名列第10位。
但自1988至2003年间,双边贸易额每年平均成长约17%,远高于欧盟对外贸易年成长率7%。就2003年来看,中国已占欧盟对外贸易总额的7%(进口约9%,出

2019年红苹果滞销,是什么原因导致的?

红苹果主要还是红将军苹果。大多数地区的价格跌到了一块多钱了,所以就产生了一定的滞销现象和“摇树”现象。那么收购商表示,收购苹果主要看质量。

1、 从收购商来看,他们确实是想收购好一些的苹果,比如他们想收3元一斤的苹果,但是看遍整个市场,最好的只能给到2元甚至更低。今年的红苹果确实多,那么收购红苹果的客商就很少,这些原因还是主要基于苹果本身来看。

苹果口感差是最主要的原因。那么“脱袋早”是罪魁祸首。到了市场上消费者购买了之后是没法去吃的,反馈极差。所以说,红将军苹果没人要。

2、 从今年来看,这个物候期要比去年早10天左右,所以你按照往常的摘袋子时间去做的话肯定是不好的,还有就是在前期市场里面的红苹果货源比较少,那么很多收购商就会大量收购一些苹果来占领最初的市场,所以收购的价格比较贵。这也是第一批收购的时间。

那么到第二批收购的时间,由于第一批市场的反映不好,这就是由于苹果早摘袋引起的,从而红苹果的不到市场的一个还反馈,所以这苹果收购商也不是傻子,他们会转头收购口感好的苹果,甚至会收购其他种类的苹果,比如红富士苹果这些,他们的价格要比红苹果好得多。

3、 消费者对于苹果口感市场的反映是最真实的,所以这红苹果在果农种植采摘的时候追求中秋节日效应,早取袋子,早采摘,这样就会被很快的给淘汰掉。

总结其实2019红苹果滞销,是果农自己把自己的饭碗给砸了,红苹果在早起市场上面有两种,一是嘎啦苹果,二是红将军苹果,果农们不把握好季节物候,取袋子早,过于追求中秋的节日效应,结果是消费者由于苹果口感而反馈极差,最后购买少,导致价格急速走低。

我是笠翁话农村,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。

今年的红苹果滞销是必然的。果农经受的价格涨幅犹如过山车,去年库存的红苹果价格是史上最高的,而今年早熟红苹果只是灵光一闪,便从山上跌入谷底,果农的利益荡然无存。果农和收购商都知道红苹果就叫红果,每年到新苹果上市时,冷库贮藏去年的苹果基本上己销售一空,而上市的苹果只有部分青苹果,这时上市的早熟红苹果,一般情况下是比较受消费者青睐,多年来红果都是抢购。

早市红苹果多以嘎啦系、藤木1号、珊夏、安娜、晨阳等,这些早熟红果在我国种植面积占比很少,每年这种红果成了苹果市场的风向标,大部分价格上市时比较高,高价位占领市场的时间也有限,随着部分夏令水果上市,人们有了多种选择后红苹果就开始价格下降,并且下降的幅度很大,从而导致滞销。

滞销主要原因红苹果分早、中、晚熟三个成熟段,笠翁从多年的观察来看,早中熟红果价格本身就是起伏不定,加之去年全国苹果主产区遭受自然灾害影响,减产80%左右后供需矛盾凸现,导致库存量减少苹果价一路飙升,形成史上最坑爹的苹果价格。

这种现象对今年的苹果滞销埋下了伏笔,去年高价苹果让消费者有了抵触情绪,有点不买帐的感觉。所以今年红果上市时,市场好价格只有七八天时间,差不多每天收购价0.5~1元的价格下跌。导致早熟苹果后期到中熟红果上市时,根据市场和渭北高原苹果产区反馈,今年的收购商与往年相比较,南方的苹果商来收购的太少了。在我们这里,好多果农因为滞销把中熟红果都买3毛钱落果了。

从苹果产业规律来说,早、中熟红果一般情况很少贮藏,因为这些品种不宜库存,就是贮藏也是一月左右时间,早、中熟红果上市周期比较短,必须尽快销售完。又因去年高价位消费者有些抵触情绪。所以形成红果滞销现象。

晚熟红苹果一般情况比较稳定,因其果商库存量特别大,贮藏起来可以到明年5月份左右再销售。笠翁前几天去了陕西洛川苹果主产区,红富士80#以上收购价每斤3.9元,与往年收购价也差不了多少,说明晚熟红苹果不会滞销,还是比较稳定的。

总之,果农朋友应抓好质量关,有好货真的不愁卖。如有不同看法和赞同的朋友,请留言以对并点赞+关注!